径山万寿禅寺法涌师父:无厌——无忧无喜,是为中道

一宁文丛    散文随笔    径山万寿禅寺法涌师父:无厌——无忧无喜,是为中道

>>>>作者:一宁

 

每年春节前的惯例,都要上山看望师父,顺便讨要几幅春联、福字。

 

师父在新建的无垢轩等我。寒暄之后,招待我喝好茶。大红袍非遗传承人刘国英老师在1995年采制的“岩上肉桂”。汤色清冽,回甘参味明显,难得的好茶。

 

师父也很关心我的动向,知道我开始从事古美术、古器物,特意裁纸给我写了几幅字。幸甚之至!感恩师父!


以下是我关于无厌斋如何做古器物的一些心法:


无厌和无厌斋都已经是我们的注册商标,全品类。

 

无厌斋一直是我的堂号,但是没有什么使用的机会。念兹在兹,大约是前年,郑重的委托商务,在国家商标局获得了注册。

 

我希望无厌和无厌斋可以成为一个传统文化的再造符号。所谓再造,并非是打破什么,重新制造什么出来,而是回溯我们曾经灿烂、自信的古代文化。

 

我们的文化在沉重的历史车轮下,遭到无数轮次的碾压,几乎已经不复形状,但她的分身在其他地区却仍然鲜活着。尤其是我们的邻国日本。日本的民间就是我们另外一个敦煌。

 

我一直窃想,如果我们像日本当时的遣唐使那样,再去日本拿回我们的本国的历史文化,当是何样的新鲜事。中国在唐武宗毁灭佛教及唐末五代战乱之后,佛教典籍颇多散佚,吴越王钱俶因天台义寂之言,于宋·建隆元年(960)遣使致书以五十种宝向高丽求取教典。这种求法而得法的鲜活例子,揆诸以往,比比皆是。

 

值得欢欣的是,我们已经有众多的人开始去日本学习茶道、花道、香道,多次往返日本只为那初春的樱花、深秋的红枫,徜徉于巷弄集市,挑选中古的器物。其实,我们还可以继续抛却那些政治的、无妄的偏见,回到文化本体,领会中国传统文化深邃博大的“文道”,回来将我们的文脉延续。

 

值得欢欣的是,我们已经有众多的人开始去日本学习茶道、花道、香道,多次往返日本只为那初春的樱花、深秋的红枫,徜徉于巷弄集市,挑选中古的器物。其实,我们还可以继续抛却那些政治的、无妄的偏见,回到文化本体,领会中国传统文化深邃博大的“文道”,回来将我们的文脉延续。